本报讯 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将学生综合实践纳入了高考而且占了23个学分,然而由于学分是由学校来认定,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不少中学因怕浪费时间不想开社会实践课,也有一些学校尚在观望中。
今年上半年出台的《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(试行)》规定,综合实践活动共包括23个学分,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分、社区服务2分、社会实践6分。正在教育部审批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也将高考模式定为“3+学业水平测试+综合素质评价”,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分认定是由学校来进行。记者了解到,一般每年的春、秋两季是中学生社会实践比较集中的时间,如行知实验中学、中华中学等学校都已经将社会实践排进了日程表。然而也有部分学校明确表示,不打算把时间浪费在社会实践上。一位校长坦言,学生一出去最少3天,耽误不起,太浪费时间。虽然按照规定综合实践有23个学分,但学分的认定权在学校,学校当然不会因此来卡学生,都是合格不就行了。
通用技术也是新课程改革后才有的一门全新的学科,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,共分9个模块,必修2个模块,4个学分,选修7个模块,14个学分,共计18个学分,在高中阶段学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。
在江苏正在审批的2008年高考方案中,对于通用技术这门学科的考试方案只是用“另行安排”来表述。于是很多学校认为这门课的考核会由学校进行,纷纷把这门课停掉,给高考科目“让路”,目前全省只有不到10%的学校还开有“通用技术课”。甚至有不少通用技术课老师呼吁将“通用技术”考核纳入全省统考中,这样才能保证这门课的“合法地位”。
其实,“学校不能太功利”,南京一位校长表示,有些课程虽然高考不考,但对学生明显有益,还是要开。南京九中震旦校区刚在白下区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了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。该校副校长傅强说,这样不仅不会耽误课程,相反,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除了能完成规定课程外,还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。学生兴致很高,有张有弛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。(张琳)